前几天,有朋友出差到北京,中午叫我一块吃饭。他们都是身价过亿的商人,席间聊起各种投资,我也只能做个听众,偶尔附和一下而已。渐渐的,大家从投资聊到人生追求,聊到孩子的教育,我终于有话可说了。
一位朋友有两个儿子,都已经上中学了,读的都是国际学校,准备高中毕业到美国去留学;另一个朋友女儿五岁了,他说为了孩子还是倾向于移民,希望孩子接受西式教育,或者干脆把孩子送到福建的古式私塾读书,反正就是不想让孩子在中国现行的这种教育体制下成长。
他们说,中国的孩子计算能力最强,创造力却最弱,在一部计算机和一个设计师当中选择,他们的答案一定是后者。
我承认,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有着一些弊端,榜样式教育本身根本上就不够尊重孩子的天性差异。但我想,我们的观念都在改变,老师的观念也在改变,教育制度的制定者,他们的观念同样也会不断的改变,而且,我们已经看到,中国的教育正在改变。事实上,是我们这些家长,对于孩子的期望太高了,恨不能把自己未实现的一切目标都加给孩子,从出生以来就希望自己的孩子什么都是最好的,给孩子从小定下了太多的任务。作为妈妈,我也希望我的福宝出类拔萃,我也希望她能在我向往而未有建树的领域有所造诣,但是,我首先要她做一个快乐的孩子,我不想用我的希望去规划她的人生。
我也承认,西方的教育更加人性化,不大反对胡思乱想,不特别排斥另类,尊重个性,相对来说不会去扼杀人类天性的一些创造力。其实,我觉得,中国的榜样教育,在某种意义上来讲,也是一种人性化。通常来说,我们看到让自己特别欣赏的人,自然会有羡慕的情绪,希望自己也能像人家那样。大概就是因为如此,中国人便有了这种榜样式教育吧。榜样确实是一种好的引导信号,只不过它不适用所有的人。说到底,教育还是要因材施教,如果教育的真正执行者,都能够充分了解自己教育的对象,尊重自己教育对象的个性,找到适合每个人的好榜样,用每个孩子喜欢、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,中国的榜样式教育就可能是很好的方式。所以说,中国的教育固然有弊端,但这个弊端也不是一无是处的,关键在于灵活运用。
中国古话讲“不以规矩,无以成方圆”,我想是因为中国文明发展得早,善于总结的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一些成功的规律,并且归纳成文,留给后人,让他们少走弯路。能写下巨著流传千古的思想家,大都是完美主义者,他们自然要求很高,他们的哲学,就是要引导人都成为他们那样了不起的人,于是,我们现代教育继承下来的,就是古代伟人的思想,就是完美主义的教育。但是,现实是,当今社会物质丰富,远不同于远古时代,所以,大多数人是只求安逸的,不需要像古人那样非要“头悬梁锥刺股”的拼了老命出人头地。于是,完美主义的伟人榜样教育,就显得不太合时宜了。所谓“时势造英雄”,现如今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,即便每个人都头悬梁锥刺股的拼命,最终能凸显出来的“伟人”也是屈指可数的,现代人想要出人头地,彰显自我,自然要比古时难的多得多。人们早就想通了这个道理,于是很多人都放弃了完美主义的目标,学会了平平淡淡的做个自己,也懒得去瞻仰伟人的尊容了,倒是更乐于回家照镜子看自己。所以,现代教育不应该主张“完美主义”了。
福宝她妈扯的太远了哈。回头来说,我没考虑过移民,因为我总觉得,中国仍发展期,是很好的学习、实践、成长环境,欧洲慢节奏的舒适生活更适合度假时间偶尔享受一下,美国的自由天堂与我而言,更适合在电影里欣赏欣赏,澳洲的大自然倒是我向往的,但我只希望50岁以后的生活会在那样的环境里。所以,福宝同学的教育,肯定是要在中国,如果中国的学校教育真的不够尊重她的天性,那么老妈我会充分了解她的,我会尽我的全力去弥补学校教育给她带来的负面影响。我不想过于强调她每次在学校考试的成绩,我只希望她能够客观的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;我也不会要求她考清华或者北大,或者哈佛斯坦福之流,18岁以后的人生,由她自己规划,我需要做的,只是让她在18岁以前,就充分了解自己,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具备为自己合理设计人生的能力。
妈妈对自己有信心,相信自己能够很好的融合中西方教育方式的不同精髓,更相信自己能够充分了解我的福宝,从而找到一种特为福宝设计的教育方式。妈妈对福宝更有信心,以你的聪慧和淡定,一定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,并处处散发你独有的光芒!!!
赏心悦目云云回复了
三年级了
“三年级的孩子写的真好……和妈妈一样都是才女啊…”
许嘉妈回复了
聊天(三)
“谢谢!…”
赏心悦目云云回复了
福宝的奶奶
“多好的婆婆,你可真幸福!…”
赏心悦目云云回复了
努力改善
“同感!回家后也是不愿意动弹,刷刷手机荒废了好多时光,我给她…”
赏心悦目云云回复了
聊天(三)
“意外看到了你的小家,被你所打动,祝福你和公主将来都成为有“…”